Search

【從奧運選手成與敗,體會教養的歷程】(上)

前兩天看奧運比賽,最讓人懸心的,莫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從奧運選手成與敗,體會教養的歷程】(上)

前兩天看奧運比賽,最讓人懸心的,莫過於「體操王子李智凱」以及「球后戴資穎」的比賽。

比賽結束的結果,李智凱與戴資穎紛紛獲得銀牌。

銀牌,是比賽的結果,結果往往只是一個片面的呈現,看不見內裡的故事。

在教養孩子的慣性下,我習慣看一個人成長的歷程。

他們經歷了哪些事,走過了什麼樣的生命故事,讓他們能成為這樣強悍的耐壓力者?

李智凱,在2016年以前,是一個「教練給他什麼訓練,就上場練習什麼」的被動性學習者,在場上,他永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因此一旦教練沒在旁邊指導,李智凱便會在練習場上發呆,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。

當學習成了被動與壓迫,教練給予再多的操練進度也終將功虧一簣,因為那些操練的目標,無法透過練習讓李智凱傳承,體操的內功心法,永遠只屬於教練。

這不就是我們養育孩子時,所熟悉的場景?

孩子沒有學習的意願,再多的高壓逼迫手段,這些學習終究只屬於父母,孩子只是敷衍行事,學習如同走個過場,草草了事。

2016年奧運前賽,李智凱便因為目標模糊,內心充滿了膽怯,上場只為了草草了事,陷入了成績的低谷。

從那之後,李智凱的教練林育信才決定放手讓智凱自主,自己規劃學習進度,只有自己想要的動作,才能盡心盡力的去學習。而這一放手,開啟了李智凱的強烈學習之心,尋找想要的動作,主動詢問教練自己的動作是否有改善的空間?也因為是自己想要的(目標),因此在聆聽教練的建言時,也特別的用心。

這便是自主學習。也才是真正能引導孩子學習的長遠之計。

走自己想要的路,學習者才能主動學習,努力付出一切,只因為這是他所渴望的方向。

一如教養。

於是,李智凱終將走上自己的體操之路,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。

#圖源於網路

☞8/25線上講座報名連結:https://reurl.cc/5rLaMV

♬教養工作坊:
🔥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:https://reurl.cc/WEgL6Z
🔥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:https://reurl.cc/e9g8rb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